2024-10-29 01:34:11 2
創業多年後,傅盛終於和風口來了個切切實實的相撞。
在社交媒體上,傅盛是最活躍的科技公司CEO之一。但不是所有人都依然“服”他。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Robotaxi Day之後,傅盛也緊跟熱點,發影片談活動現場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是不是遠端操縱。
傅盛的討論很剋制,但評論區依然不乏雜音,質疑他是“嫉妒”。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傅盛已經入局機器人行業至少8年。
“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個著名的風口論出自傅盛的恩師雷軍。
處在巔峰期的傅盛也曾經緊跟風口論,提出“在風口上當紫牛”,意思是做有獨特性的事。彼時他帶領獵豹移動在不到4年的時間美國上市。從產品經理到上市公司CEO,傅盛一度被稱為“打工人天花板”。
圖注:傅盛
風口造就傅盛,也曾辜負傅盛。2018年,傅盛在水立方“信仰一躍”,表明All in機器人的決心。然而,在轉戰機器人之後,傅盛遭受了最嚴重的打擊,相關公司獵戶星空在4年奮鬥後陷入困境。
馬雲曾經有一句話,是說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好在傅盛機器人夢沒有“死透”,在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浪潮席捲全球,機器人的風口也似乎真的來了。然而,2024年上半年國內機器人行業融資總額75億元,卻不見獵豹和獵戶星空的身影。
折翼的傅盛,在風口呆立。
A
傅盛一早就領略了風的力量。
對於當年走出廈門的故事,傅盛在多年間津津樂道:最初他在廈門,有一份國企的工作,但是“一個城市20年能變化這麼多,我的人生為什麼不能有更多變化”,於是傅盛毅然北上,成了一名北漂。後來,傅盛得到了一份網際網路的工作,那是2002年,網際網路行業爆發的前夕,父母覺得不靠譜,但是他還是去了。
這一去,傅盛就此踏入了一條奔湧向前的河流。12年之後,2014年,傅盛在紐約交易所為獵豹移動敲響了開市鍾,一時風光無兩,那是他的高光時刻,獲得了一個受用數年的名號——打工人天花板。
他開始分享成為“打工人天花板”的秘竅,總結下來有二,一個是做好本職工作,一個是貴人。但是在秘竅之下,是滾滾的時代浪潮。傅盛並不避諱這一點,在今年做客一檔播客節目《大小馬聊科技》的時候說:“正好我們遇到了一個網際網路的大時代,我又是這個專業相關的,的確是給了很多機會。”
網際網路時代是大風口,傅盛一路扶搖直上又是乘著一陣一陣的小旋風。
第一陣小旋風是防毒軟體。從26歲開始,傅盛跟隨周鴻禕,一路從3721、雅虎幹到奇虎,成為360安全衛士最早的產品經理。防毒軟體也成為了傅盛奮鬥史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彼時雷軍的金山毒霸已經成為行業頭羊,2008年之後360高舉免費的大刀很快開始搶佔市場,傅盛本人也一戰成名。
第二陣小旋風是海外兩巨頭的移動網際網路流量之爭。
和周鴻禕決裂之後,傅盛倒向“雷軍系”,其創辦的可牛影像與金山網路合並,也就是獵豹移動的前身,傅盛出任CEO。這個時候,國內防毒軟體已經經歷了那場轟轟烈烈的3Q大戰,騰訊也已經入局安全領域。
傅盛做工具軟體矩陣,將免費App內的廣告嵌入作為最重要的賺錢方式,並且一腳跨出國門,開始以谷歌和Facebook為依託,大力在海外推廣包括Clean Master(手機記憶體清理軟體)、電池醫生Battery Dr Save、CM Launcher(手機3D桌面主題軟體)等工具。
在那個時期,Facebook和谷歌兩大巨頭正在進行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的爭奪戰,互相搶奪流量市場,生態公司備受歡迎。獵豹移動自然也受到禮遇,傅盛和Facebook彼時的二把手、時任COO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共進早餐;谷歌CEO換屆後來華,傅盛和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推杯換盞。與此同時,現金滾滾流入獵豹移動。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成立不到4年的獵豹移動在紐交所上市,成就了傅盛的黃金時代。
在那個時期,雷軍提出了著名的風口論: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傅盛緊隨其後,提出創業者要做風口上的“紫牛”,紫牛代表獨特性。所謂風口上的紫牛,就是一定要做一種與眾不同的抓住大趨勢的產品。他也開始以成功者的形象出現在一些行業輪上,大談獵豹移動在海外逆行上市之路的種種經驗心得。
不過好景不長,第二陣小旋風驟停,傅盛狠狠跌落。隨著海外巨頭流量爭奪戰塵埃落定,谷歌、Facebook、蘋果三分天下,傅盛的獵豹移動迎來危機。流量主的規則開始不斷收緊,對於廣告的限制在變多。先是在2018年,Facebook一直郵件終止了與獵豹移動的合作。兩年之後,谷歌突然宣佈,一舉下架600個軟體,獵豹旗下的45款應用無一倖免。
那一年,也就是2020年,獵豹移動的市值縮水到4億美元水平,遠低於2015年時的50億美元。現在回頭看,這第二陣小旋風與其說是“風口”,不如說是一定時期內的紅利,吃完也就吃完了。
和周鴻禕決裂是傅盛職業生涯的一大變動,但並沒有影響他迎接下一個小旋風。海外受阻是傅盛經歷的又一次巨大變動,但這一次他在找下一陣風的路上開始磕磕絆絆。
B
已經入局機器人行業X年,在ChatGPT橫空出世之後,傅盛喜歡用類似的表達。
但是在ChatGPT出世的2022年11月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傅盛都很難大談機器人了。
早在2016年,傅盛感到了海外的涼風,彼時Facebook廣告平臺向更多第三方開放,獵豹的競爭對手猛增,收入被分流,兩個月股價下跌三分之一。那一年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獵豹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5%。
急於找下一陣風的傅盛盯上了機器人。2016年,谷歌收購的DeepMind開發的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頂尖選手李世石,震驚世人。AI的風颳進國內,就連圍觀的網民也親切地叫AlphaGo“阿爾法狗”。
彼時百度內部有兩個團隊在做語音解決方案,內部出現分歧,兩個團隊中賈磊“輸”給了吳恩達,離開百度,創辦了獵戶星空。瞅準機會的傅盛在不久之後,就大手筆向獵戶星空投資4000萬美元,成為其大股東。
在馬化騰和雷軍相繼淡出獵豹之後,在獵豹真正拿到權杖的傅盛開始加速狂奔。
2018年3月,獵豹移動在水立方一連發布5款機器人產品。剛剛過完40歲生日的傅盛,穿著T恤褲子在泳池一躍而下,實施了一場精心策劃的行為藝術——以此,傅盛表明了以獵戶星空All in 機器人的決心。
但硬體創業不同於軟體,前者試錯成本太高。
獵豹移動當初用了近四年就成功上市,獵戶星空在四年之後卻身陷困境。
危機似乎出現得有點太快,僅僅過了一年半,2019年11月,服務接待機器人豹小秘量產之前,獵戶星空就被爆出“2018年年終獎都發不起”。
2022年,傅盛的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被曝已經燒了近10億元的資金,更有獵戶星空決定中高層停發、緩發工資數月的訊息。據企查查,2018年獵戶星空參保人數超過500人,到2021年末就降到200人以內,可見其裁員之慘烈。
傅盛本人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也在這一時期深受質疑,人們懷疑離開了把控方向的“大佬”,傅盛是不是就不行了,昔日作為誇讚的稱號“打工人天花板”是不是變成了某種詛咒。
當時雷鋒網在一篇報道中指出,在2020年10月,由於獵豹大股東質疑上市公司與創業公司之間有交叉不明的關係、指責傅盛“職務侵佔”、要求“切割獵豹、獵戶的關係”,獵戶星空正式從獵豹總部搬離。傅盛隨後回應否認這一說法,稱獵戶星空搬離是因為租金成本問題。
爭議之中,傅盛和媒體人潘亂之間隔空互懟,潘亂說他“公司都做沒了,還整天不忘作秀”,他則在朋友圈回應“人設什麼時候崩塌”時連用6個傻X。
在傅盛和獵戶星空的問題之外,機器人行業整體也經歷了一波冷遇。普渡科技、高仙機器人、擎朗智慧等同行,也都先後曝出裁員的訊息。
立志要做“風口上的紫牛”的傅盛,定睛看時,卻發現空洞洞的山口之中並沒有風吹來。
C
“早起的鳥有蟲吃”在風口面前並不成立,傅盛和獵戶星空起了個大早,卻高開低走。
時間來到2022年的11月,事情有了轉機——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低開高走,默默上線,卻迅速走紅,並在全球掀起AI浪潮。
終於起風了?
在部落格節目中傅盛透露,當時自己很震驚,甚至是有點慌。他強行“自閉”一週,不看任何書,不上網查任何資料,也不找公司的工程師,而是逼自己在ChatGPT的幫助下寫一款遊戲出來。早就忘光程式碼的他還真的成功了。
2023年3月,OpenAI釋出GPT-4。獵戶星空反應迅速,緊隨其後於4月宣佈升級公司戰略,釋出基於大模型技術的企業級深度應用“聚言”,將“聚言+機器人”作為新的增長點。
同年12月,獵豹移動宣佈控股獵戶星空,前者透過兩家全資子公司增持了獵戶星空35%的股權。增持之後,獵豹移動對獵戶星空的持股比例從37.74%增至72.91%。自那之後,獵戶星空的財務業績合併至獵豹的財務報表中。
失掉的“城池”,似乎到了奪回來的時候。
今年1月,獵戶星空釋出140億引數的免費開源大模型,主要面向B端,正式入局大模型賽道。
老“冤家”周鴻禕難得地和傅盛坐到了一起,但還是忍不住質疑傅盛又一次戰略搖擺:“獵戶星空原來做送餐機器人,我以為終於迎來了曙光,因為沒有大模型,具身智慧不可能實現。有了大模型之後,對機器人產業的進步推動非常大,我以為今天你們要釋出幾個機器人,結果發現跟我們一樣是去做B端應用。”“既然沉澱了這麼久,積累了這麼久,那麼我認為應該集中精力搞(機器人)這件事情。”
周鴻禕此番給傅盛下了一個“不專注”的診斷,說如果傅盛要專注幹一件事,就會投資,但兩個都幹,可能就都不投了。
傅盛則給周鴻禕下了“不懂”的診斷,稱兩件事不能對立看,表示開發大模型就是為了機器人準備的。
從競爭對手的動作來看,傅盛未必錯了。對機器人行業牌桌上玩家們來說,大模型和具身智慧是當下之不可不為。不管是商湯科技、曠視,還是國外的馬斯克(人形機器人專案在特斯拉,大模型在xAI),都已經入局大模型。一些機器人公司雖然也看上了大模型賦能的潛力,但選擇合作,如優必選今年4月宣佈人形機器人Walker S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
要不要做、做什麼規模的自研大模型,也許才是爭議的核心。機器人本就是一個對軟硬體開發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有相當高要求的行業,在這一點上傅盛已經吃過虧。如今不管賽道不管有沒有迎來風口,都不會改變做機器人和大模型成本高築的特點。
而如今的傅盛,已經幾乎沒有了“大佬”真金白銀的支援。BAT、小米等公司曾經大力支援獵豹,但如今在AI領域它們也有所佈局,作為“外來戶”的獵戶星空恐怕只能靠邊站。
即使是被傅盛奉為恩師、到2018年才推出獵戶星空董事的雷軍,也最多能以小米給獵戶星空貢獻一些銷售額,至於產業協同方面看不到什麼突出動作。
靠自己輸血,在機器人/大模型的領域,並不容易。
傅盛很活躍,會自詡中國機器人行業入局較早的玩家,也會在短影片賬號中不斷談論AI的技術與最新訊息。開啟獵戶星空的官網,展示著多款機器人產品,那都是傅盛的勳章。但新的機器人產品,獵戶星空近幾年的動作並不多。
幾經起伏,如今已經46歲的傅盛的心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我現在想通了,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對於很火的人形機器人,傅盛最近在專訪中明確表示不看好,短期內不會實現,這與2018年敢一口氣釋出五個產品的他相比,顯然更加實際。
而賽道中頻繁的融資事件,也缺少獵豹和獵戶星空的身影。根據智東西曾經做出的統計,2024年上半年國內機器人行業融資69起,已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中億元級融資12起,總額在75億元左右,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國內獲得融資的機器人企業僅有32家,總融資額累計約50億元。
風口也許真的來了,但撞上機器人的傅盛還沒能站上潮頭。
本站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舉報,壹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