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到訪!

此輪大行情,劉強東率先坐不住了

2024-10-12 01:31:49 8

作者 | 葉二,編輯 | 魏曉

劉強東,可能將再收穫一個上市公司。

9月30日,京東工業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主機板掛牌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工業是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2017年起作為京東集團的獨立業務單位,專注於MRO(Maintenance,Repair,Overhaul,即裝置管理與維護)採購服務的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

簡單理解,京東工業是一個專注於工業品這一細分垂直領域的“京東”。

根據招股書,京東工業今年上半年營收為86.2億元,同比增長20.3%;淨利潤為2.91億元,上年同期的期內虧損為1.87億元,完成扭虧為盈。

事實上,這並不是京東工業首次衝擊港股IPO。

去年3月,京東宣佈分拆旗下兩個業務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在港交所主機板獨立上市。隨後,京東工業便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

不過,或因彼時資本市場持續震盪,或受限於彼時自身虧損的財務業績等原因,京東工業首次衝擊IPO,並未順利成行。

此次動作,正是重啟。

而隨著京東工業再次衝刺IPO,這也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訊號:在當下新一輪開啟的資本市場視窗下,沉寂多年的網際網路資本與熱錢,或也再次蠢蠢欲動。

當然對於劉強東來說,一旦京東工業IPO成功,他也將坐實了IPO之王的名頭。

目前劉強東的京東系名下,已有京東集團、京東物流、京東健康、達達、德邦股份等多達五家上市公司,算上程序中的京東工業,以及同樣有上市計劃的京東產發、京東科技,劉強東實際控制的京東繫上市公司將達到8家,這可謂是網際網路創業史上的NO.1了。

積極分拆

不過,這也主要源於京東對旗下業務的不斷分拆。

相比較其他大廠,在分拆並推動業務上市這件事上,京東一直是最積極的,之前是京東健康、京東物流,現在則到了京東工業。

2018年10月,京東工業品作為京東一級類目正式上線,隸屬於京東企業業務。隨著工業企業專業採購需求的日益增長,京東將京東工業品升級為子公司,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後在2020年,京東工業開放外部融資,引入2.3億美元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中國、CPE源峰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投後估值超過20億美元。

並於2023年3月正式從集團分拆,京東工業亦在同期完成了Mubadala等中東財團以及紅杉中國在內的投資者合計達3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為67億美元,體量上已經是一箇中等規模的獨角獸。

上市也一直是在計劃中。

不過即便分拆獨立融資與運營,控制權一直牢牢把控在京東手中。

此次IPO前,京東集團透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京東工業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77.32%。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透過Max I&P Limited持股為3.68%。

擬議分拆後,京東集團將繼續分別間接持有京東工業50%以上的股權,後者仍為京東實際控制的子公司。

扭虧為盈

當然打鐵也得自身硬。

京東工業援引灼識諮詢的資料稱,按2023年交易額計算,京東工業在中國MRO採購服務市場中排名第一,規模是第二名的兩倍;也是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最大的服務提供商。

但在市場份額上,京東工業也只有4.1%。這充分意味著,這一市場的高度分散以及較低的數字化滲透率。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顯示,中國工業供應鏈市場的數字化滲透率在2023年僅為5.9%,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8.5%。

對於京東工業來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與京東商業模式類似,京東工業的總收入包括兩部分:前者指線上自營的商品收入,是營收的主要支撐,佔比超過9成,後者指來自交易平臺、廣告及其他服務的收入。

根據招股書,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京東工業營收分別為103.45億元、141.35億元和173.36億元,對應盈利情況分別為虧損12.59億元、12.69億元,以及盈利480萬元。

再疊加今年上半年的營收86.2億元、盈利2.91億元,可以看出京東工業已經進入到穩定的盈利上行通道。

當下,也正是一個衝刺上市的好視窗。

節前一系列超預期政策推動下,資本市場連續上漲,資本市場有望持續回暖,這對於部分有著既定上市計劃的公司而言,顯然不容錯過。

一旦京東工業在這個視窗成功衝擊IPO、儲備足夠的資金糧草,自然將助力其在新的發展週期中領跑市場、搶佔紅利。

這或也是京東工業選擇在當前重啟IPO的直接動機。

而對於京東來說,京東工業如若IPO成功,其後續包括京東產發在內的其他子公司上市,或也將接踵而至。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本站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舉報,壹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