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到訪!

智界R7試駕體驗:駕控尖子生,濃濃鴻蒙味,更懂中國消費者?

2024-11-23 01:33:58 1

鴻蒙智行聯盟當中,很少有哪款新車能夠做到30天交付10000臺這樣的資料。

近期車市大熱門智界R7做到了,倒不是說它有擊破特斯拉Model Y統治的強勢,單單是能夠打破“高階純電不好賣”的魔咒成為市場爆款,也算是“揚眉吐氣”了。

00688Abngy1hvlt9wtk0fj31jk2qrhaw.jpg

(圖片來自鴻蒙智行)

今年的廣州車展,智界R7也是明星產品之一,就拿個人的經歷來說,鴻蒙智行展臺上的幾輛智界R7圍了不少觀眾,想進去體驗還得排隊。來看車的群體很豐富,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也有三四十歲甚至年紀更大的中年群體,對R7的興趣不小。再加上我的朋友近期也在考慮智界R7接下來的增程版本,這下不得不好奇它的吸引力在哪裡。

大賣的背後必然有道理,智界R7有什麼樣的“銷量密碼”,能夠在困難重重的高階純電市場衝出重圍,電車通決定要自己去找到答案,以下,是我們的試駕體驗分享。

aa9385deec0b37d352d595f46b9645a.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濃濃的“鴻蒙”味兒,但也有自己的風格

自從鴻蒙智行聯盟有了自己的家族式語言之後,全系產品的外觀設計開始高度統一,但看點也會比以往少一些。智界R7長著和S7幾乎一樣前臉和尾部,因此經常被外界調侃“拉皮版智界S7”,除了掀背SUV的造型,兩者在設計語言上有比較高的“查重率”。

但對於忠實的“SUV黨”來說,個人覺得智界R7的輪廓看起來更加飽滿耐看。時尚當中藏著大空間與實用,這就是當下高階SUV的銷量密碼。結合官方標註的尺寸看,智界R7長度和寬度分別接近5米和2米,體量並不小。實話說近兩年的國產新能源車尺寸不斷膨脹,也是一個行業趨勢了。

7db87dcde4a9bdc9bdd68746e13425f.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大車必定會帶來一些不便,工業園區等窄小車位泊入場景比較有難度,有的時候得靠智慧泊車來解決。不過電車通在店裡發現,對R7感興趣的女性客戶有不少,瞭解後發現,她們更喜歡“小人配大車”帶來的反差感,普遍認為這是一種很個性的表現,倒也合理。

餘承東在智界R7上反覆宣傳的“KK前備箱”算是有使用場景的特色功能,在車標附近區域輕輕敲擊兩下,前備箱艙蓋就可以彈出,智界想了一種讓人更“無痛”使用前置儲物空間的互動方式,哪怕前備箱容積不算大。

電吸功能讓前艙蓋更獨特,個人用下來後認為,這應該是智界R7上最大的記憶點,前艙蓋整個開合體驗很優雅。

432f64bfb40408fd6c3e59a1d142181.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新能源汽車可以將動力總成的空間佔用縮減到很小,好處就是使用者有更多可支配的車內空間,前備箱就是電車的自帶特性,但因為許多前備箱的開合互動遠遠比不上後備箱,很難提起使用的興趣。

前備箱很少被提及,《2024新能源汽車露營受眾人群研究報告》中提到,使用者對後備箱的空間最為關注,其次是座艙,但提到前備箱使用的使用者很少。除了前備箱容積普遍較小,另一個原因應該是不好用。

所以說智界R7的前備箱功能真的值得友商參考。

進入車內,智界R7大體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尤其是後排。無需關注官方資料,只需要坐進後排,開闊的空間感就有了。一米八的個子坐進去,膝部空間距離前排靠背還有很大的餘量,頭部空間最多還可以預留三指左右,坐墊材料填充厚實,整體乘坐感受偏軟,支撐性偏弱。基礎版支援通風/加熱,可選裝按摩功能,靠背角度支援電調,十分符合“大沙發”的設定。

1de3e5aead1b328d9bc640ad2e67023.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座椅的各項調節互動橫列在車門上,學習了傳統豪車的那一套,學習成本不高,實在不會,現在叫語音助手已經不是稀奇事。

掀背式SUV的後排空間一直存在爭議,以往的同類產品為了更運動的造型,捨棄了頭部空間,結果就是既不運動也不實用。智界R7有自己的解法,那就是延長後懸,把向下收斂的掀背部分後移,儘可能留出頭部空間。智界R7後排頭部空間不能說很寬裕,在靠背調至極限角度還有一定的增益,至少比傳統掀背車好,甚至還給電動遮陽簾預留了空間。

前排還是熟悉的簡約風格,用料高階且沒有複雜的裝飾元素,橢圓形方向盤加遠端儀表盤,沒有HUD。儀表盤的位置和造型有些突兀,只能勉強替代HUD,坐姿過低有機會遮擋行駛視野,這一情況可能在智界S7上更顯著。餘承東宣傳的“儀表屏比HUD好用”有一定的道理,但好得有限。

93b029ce8d5c775dd397a8a85b07196.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副駕的扶手箱不在下方,而是做成了一個類似梳妝檯的設計,進深很淺,只適合放下一些化妝品或相對輕薄的筆記本。另外遮陽板還提供了可調冷暖和亮度的補光燈,大概戳中在車上補妝的群體了。

說到空間,智界R7內部有不少儲物空間等待發掘,比如後排座位下方有兩個儲物抽屜,高配車型的扶手箱被壓縮機冰箱取代,放幾瓶飲料不成問題。近期廣州大降溫,用車內冷暖箱給飲料加熱確實是很實際的場景。

至於鴻蒙智慧座艙,其實鴻蒙智行旗下的座艙系統基本是同一套,除了螢幕數量和部分UI設計上的區分,核心體驗並沒有過多差別。這在電車通看來其實是從智慧手機上傳承下來的優勢,新能源汽車像智慧手機一樣日新月異,同一套軟體有助於對齊體驗,系統不應該是區分產品的一部分。

吉利《台州宣言》頒佈,Flyme Auto智慧座艙加速鋪開也說明,汽車軟體統一才是大趨勢。

“冰箱沙發大彩電”齊備,智界R7的家用定位已經十分凸顯,大空間和時尚設計滿足了國人對汽車的核心用車需要,大空間和座椅舒適性就是銷量勝於智界S7的關鍵。

問題是,如此重視舒適營造的中大型SUV,開起來又怎麼樣呢?

在家用SUV中,堪稱駕控“尖子生”

同樣是25萬元的價位段,智界R7的底盤機械素質會領先同級的問界M7兩個檔次。硬體上看有前雙叉臂和後五連桿的懸架打底,配備可調減震以及空氣彈簧等高階裝備,首先對普遍較重的新能源汽車有更好的支撐基礎,其次也是舒適行車的來源。

空氣彈簧和可調減震在濾震表現上更加突出,軟硬調節也會有更顯著的效果,但凡高階一些的家用車,這兩項裝備都跑不了。

0de7d5604c72d8d4bf7b5dba4f160b1.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老實說,在試駕之前,我對智界R7動態體驗的期待值僅限普通家用SUV的水平。從定位來看,智慧和舒適才是目標群體的核心需求,駕駛感受只是次要。不過電車通分別試乘和試駕一圈之後,對它的看法有了不小的轉變。

後排乘坐舒適性的確很有看頭,可調角度的後排靠背可以說是殺手鐧,坐姿很舒展,整圈試乘下來沒有什麼疲勞感,還有座椅通風和按摩,操作方便,最高檔按摩,放在以前也是隻有行政級“老闆座”才能體驗到的配置。

據說這套座椅就是以問界M9為標準打造的。

動態行駛體驗上,智界R7沒有完全迎合乘客的感受,把懸架調得很軟。相反在舒適模式之下,懸架支撐緊緻,沒有過多彈跳,也保留了一定的路面資訊。即便在做比較激烈的變道時,側向支撐可以提供充足的駕駛信心,後排乘客也不至於慌神。智界R7的飛坡表現有些令我意外,車輪沒有離地,車身落地的衝擊力可以被懸架一次吸收,沒有二次緩衝。

df2cdd13117a5fbc3324197b46b056d.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總之,智界R7是一輛可以滿足一定駕控需求的SUV。

此前試駕過的阿維塔07處理同樣的坡面時,車輪會稍稍離地,還觸發了安全帶預緊,落地後也有二次彈跳。此前有傳聞稱智界S7後驅和四驅版採用了兩種調校風格,但目前智界R7的試駕車均為四驅Ultra版,還不清楚是否有類似的區分。

拼加速還是很有力氣的,我們體驗的四驅Ultra版可以做到3.9秒的零百加速,和某家要花14100元解鎖加速效能的純電轎車比絲毫不弱。和工作人員溝通了一方發現,客戶普遍不需要雙電機四驅,大多數沒有非鋪裝路面駕駛需求,後驅動力已經夠用,更注重電耗和續航,主要都選102kWh後驅智駕版本。

橢圓形的方向盤看起來雖有些“抽象”,但用起來沒有問題,方向盤阻尼很輕,操控起智界R7不會很吃力。預設的舒適駕駛模式下方向盤有些虛位,這也是為舒適考慮。不過方向盤位置比較高時,的確會遮擋一部分儀表盤內容,也難怪做成較扁的形狀。

d1984cb343a260a11fb63544190b9b1.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試駕活動是鴻蒙智行開車上門體驗,服務周到之餘,工作人員還向我們展示了一把高階智駕的實力。就比如說他從廣州從化開到約定的試駕地點,幾乎全程都在用智駕。上車之後,陪同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體驗一下HUAWEI ADS 3.0高階智駕。

經過一年左右的沉澱和迭代,華為的智駕水平的確老成了許多,開車的手藝遠遠脫離新手的範疇,加減速更平穩了,也會適當採取超車等激進一些的駕駛行為。平心而論,我坐在後排,不好判斷究竟是駕駛員介入還是智駕在操作。

但高階智駕之所以仍然叫“輔助駕駛”,電車通認為歸根到底還是看通行效率。路況理想時高階智駕的自動化很高,掉頭還是無保護轉彎,基本上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然而在人來車往的城中村道路里,高階智駕為了安全,常常會犯難。

c53cf5120a3820d007be0efd81195ac.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首先是周圍不斷變化的人流和車流影響車輛判斷,系統很多時候不敢貿然前進,也很少主動博弈,原地“發呆”的情況常有。另外面對切入我方行車道的車輛,HUAWEI ADS一般會減速讓行。

這並不是說高階智駕不行,而是過於複雜的場景,目前還不是輔助駕駛能說了算,畢竟安全第一。

實際上許多場景只需要人為介入,主動一點就可以透過,但智駕系統有安全規則兜底,複雜路況很難做出果斷的駕駛決策,如果沒有駕駛員,即便可以做到100%自動化駕駛,通勤效率未必會高。這也是為什麼高階智駕目前仍然是輔助的性質,人類還是汽車的主導角色。

綜合來看,智界R7的駕乘感受和智慧駕駛兩個部分都做到了同價位領先,這樣說或許有些誇大,但智界R7明顯比S7來得更穩重和成熟,熱銷的背後離不開精確的市場定位,也有首款車型的技術鋪墊。

針對本土使用者深度最佳化是正道

本質上,智界R7並不算是十分具有開創意義的車型,對整個鴻蒙智行來看,它只是一次很常規的產品佈局。

都是鴻蒙智行的那一套,HUAWEI ADS 3.0、192線鐳射雷達和鴻蒙智慧座艙在智界R7之前已經鋪開。陪同試駕的工作人員透露,智界S7的銷量和口碑並不理想,內部對R7本身也沒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市場更看好插電混合產品,高階純電很難推,人們很難因為SUV這個點去購買智界R7。

但智界R7的市場表現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上市30天交付量破萬,每週訂單增長維持在2000單左右,作為國產中高階純電SUV,以往很少這樣的先例。

交付也不再是問題,銷售人員稱現在下單隻需要等待3-6周即可,看來鴻蒙智行和奇瑞汽車之間已經完成磨合,就連奇瑞也曾表示會把更多的產能放在智界品牌上。

有誠意的配置和設計,不錯的駕控質感和行業第一梯隊的智慧化,這些都可以歸類為智界R7成為爆款的條件,針對新能源汽車開發的平臺和框架,把電動車的優勢發揮了出來,正好戳中了年輕一族的消費衝動。很多人都拿智界R7與特斯拉Model Y相比,兩者都體驗過的電車通,認為還是前者更符合國內消費者對SUV的需求。

417d1abbb7f93031cc915b8b4b8e619.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製)

為了迎合國人的舒適性需求,改款後的特斯拉Model Y,已經把懸架調得更傾向舒適,純粹的駕控很難取悅大眾,或許“特斯拉”三個字所帶來的社交屬性,才是Model Y常年位於銷量榜首的核心原因。隨著消費觀念轉變,大家開始更看重產品的體驗,而非品牌帶來的心理加值。

更何況,智界R7也做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設計,像“KK前備箱”互動、電吸前艙蓋、輕觸感應門把手等,這些設計其實更方便做了美甲的女性群體使用,出圈也就不奇怪了。

但有句話說得對,開局大賣並不代表標杆的確立,能在接下來的迭代和市場競爭中持續高銷量,長期才會形成標杆效應,給市場帶來影響,就好像Model Y那樣。

純電版本的智界R7能有好的開局,接下來的增程版智界R7也就更值得令人期待了。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本站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舉報,壹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