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 18:23:36 11
摘要:也許,這世間最遙遠陌生,也最獨特動人的,便是我們每個人的大腦
在浩瀚的人類知識海洋中,神經科學以其無盡的複雜性與深邃的未知性,吸引著無數好奇的目光,展現著令人著迷的魅力。它一次次地徜徉在幽深曲折的神經迴路中,每一次損傷與修復,都是對人類自身的一次深刻洞察,每一次發現與突破,都讓我們更加接近大腦——這個人類智慧的神奇引擎。
從文藝復興時期的腦部手術到現代神經醫學技術的突破,跨越五百年歲月洪流的神經學發展歷程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而《瘋腦:五百年神經學奇案》(以下簡稱《瘋腦》)一書便是這部史詩的精彩註解。書中精選了一系列驚心動魄、極具代表性的真實案例,歷史與現實交織其中,驚懼與感動滲透交融,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無數個“第一現場”,縱覽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顱內傳奇。本文為該書的編輯手記。
不一樣的神經科學史
《瘋腦》的作者是中國讀者並不陌生的美國新銳科普作家山姆·基恩,他是赫赫有名的“科普故事大王”,著有多部暢銷書。山姆·基恩擁有物理學和英語文學雙學位,其作品體現出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淺出的文筆和廣泛的知識儲備,贏得了全球讀者的喜愛。同時,他也是一位有著鮮明個人風格的作家,總是能從鮮有人關注的角度切入,善於將枯燥的科學概念和科學史轉化為妙趣橫生、扣人心絃的奇聞軼事。
此前,國內已經引進了他的多部作品,而《瘋腦》,作為他的又一力作,同時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和亞馬遜年度科普好書,將帶領讀者再次走進山姆·基恩構建的科學奇譚世界。
《瘋腦》和我之前做過的其他科普書都很不一樣,我將其概括為一座戲劇化的神經醫學博物館、一趟別開生面的精神治療之旅、一本非傳統的大腦自然史。基恩用小說家般的敘事筆觸,將五百年間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離奇案例和未解之謎精巧地串聯起來,讓人彷彿在沉浸式觀看一部集懸疑、驚悚、燒腦、奇幻等於一體的電影大片。書中每一章都從一個奇特的病例引入,透過一個個有關大腦的怪奇物語,直達神經系統的執行機制,闡明腦部運作止於何處,心智運作從何開始,大腦如何說出誠實的謊言,神經醫學又如何揭露普遍的真理。
也許很多人此前覺得神經科學距離自己很遙遠,但讀過這本書就會發現,其實它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未解之謎都能從中輕鬆地找到答案。比如不少人都經歷過的夢魘,或者所謂的“鬼壓床”,不是什麼“神秘力量”,其實就是睡眠癱瘓症。而生活中出現此類“超自然現象”,可能只是大腦溝通有誤的副產品而已。還有我們總是掛在嘴邊的強迫症、選擇困難症、臉盲症,它們真實的臨床表現和發生機制,在大腦中都有跡可循。
不僅如此,書裡還探討了一個哲學、宗教、心理學的共同話題——心-身二元問題。我們是誰?如何分辨真實和虛幻?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對於人類長久以來追索的這些大問題,也許神經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維落點。事實上,大腦與人類的記憶、心智、情感等高階功能密切相關。
在戲謔離奇、高潮迭起的講述之餘,書中還時常有一些哲思妙語,讓人往往在啼笑皆非或膽戰心驚之時咀嚼出一些人生況味,重新觀照自我與生命,重新定義健康與疾病、完整與殘缺。比如,雙目失明的探險家霍爾曼備受他人不解與嘲笑,他雖然周遊世界,寫了厚厚的遊記,卻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在去世前說:“有沒有人會這樣認為,我失去了視力就一定會失去精神享受的能力?那些人其實是在精神上走進了黑暗,才會有這樣錯誤的想法。我覺得他們非常可憐。”
看見每一個堅韌的普通人
最開始,我給這本書取的副書名是《創傷與修復的神經科學史》。固然,它與書的內容是吻合的,然而我總覺得“不對味”,它似乎泯滅了這本書的獨特性,因其絕非一本普通的醫學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社會意義的作品。
在這本書裡,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生命輪番登場:被長矛刺中雙眼,數百萬個神經元斷裂的法國國王亨利二世;與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擦肩而過,卻連眼都不眨一下的臉盲症患者;接受了雙腿高位截肢手術,醒來時卻真切感覺兩邊小腿肚都在抽筋計程車兵;因中風而失去記憶的老人,因癲癇而陷入困境的孩子,因傳染病而失去親人的家庭……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在神經疾病的創傷與苦痛面前,他們都是普通人,他們活在自己的生活裡、活在流動的歷史裡、活在神經學的程序裡。他們的命運因科學而改變,他們的經歷也影響著科學。基恩用細膩的筆觸為病患注入生命,刻畫著每一個普通人的掙扎和堅韌,照亮了那些躺在檢驗臺上的角色。
奠定神經科學進展的,不是我們想象中冰冷的手術刀、儀器,不是觸目驚心的模糊血肉,甚至不是那些優秀聰明的頭腦,而是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是那些故事裡暖色的人性,他們拓展了我們對於人腦的認識。
所以我最終把副書名定為《五百年神經學奇案》,它將這本書的主體從治療和修復腦損傷的醫生轉變為病患,正是那些懸疑小說都寫不出的、叫人拍案稱奇的生動案例,塑造了神經科學的魅力與深度,更讓我們看到了科學與人性的休慼與共。
我給本書寫的封面文案是:“瘋狂的科學家、精神錯亂的罪犯、孤獨的天才、不幸的靈魂……”與之相應的是腰封上的一排字:“看見那些神經科學發展程序中,掙扎與奮鬥過的普通人。”我希望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作者著意勾勒的和我深切體會並十分想要凸顯的,大大的“人”。與之匹配的,是封面使用了一款有檔案感的字型,我希望,當讀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那一段段塵封的人生被重新開啟,沉睡的靈魂隨之甦醒,每一個躍動的文字,記錄著他們活過、愛過,曾經瘋癲痴狂,也為後來者孕育出希望。
痴迷給科學帶來了革命
其實這本書的原版書名如果直譯過來應該是《神經外科醫生決鬥的傳奇:從創傷、瘋狂和康復的真實故事中揭示的人腦歷史》,但我最後將它的中文版主書名定為《瘋腦》,因為這本書真的足夠“瘋”。
書裡描寫的病例看起來匪夷所思、極為瘋狂: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一系列即拍即得的照片,看不見過程,只能看到開始和結束;有人刮鬍子只刮半邊臉,穿衣服也只穿半邊,一碗沙拉只吃其中的半碗;有人一隻手接電話,另一隻手就掛電話,一隻手提上襪子,另一隻手就把襪子脫到腳踝。還有顏色失憶症、外國口音綜合徵、克呂弗-布西綜合徵、卡普格拉綜合徵、科爾薩科夫綜合徵等這些我們聞所未聞的疾病。作祟的大腦,遠比任何科幻作品震撼人心。這是一樁樁悲喜交集的真實案例,也是一個個生死攸關的黑色幽默。每一次精神治療,都讓你對自己何以成為今天的自己更瞭解一分。
不只患者,醫生也很“瘋魔”。比如那個痴迷於人體解剖的醫生維薩里,他在午夜偷盜墓穴,從絞刑架上偷骨架,仔仔細細地進行解剖。無論多麼令人毛骨悚然,他的痴迷的確給科學帶來了革命。
當然,瘋癲的大腦也能帶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和驚喜,比如我們熟知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癲癇發作時“惡魔附體”的體驗卻為他的小說增色不少。
正因如此,這本書在進行裝幀設計時,全力圍繞“瘋”來展開。主視覺元素採用了畢加索式的線條勾勒人類大腦,呼應了“瘋腦”的意境。一開始的配色方案是深藍色背景、藍色線條和明度較低的橙色文字,整體感覺比較穩重沉靜,似乎“瘋”得不夠。後來設計師修改了配色方案,變成了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更淺的藍色背景,玫紅色大腦線條,綠色的文字。耀眼的熒光色文字和線條跳脫於藍色的背景之上,十分有衝擊力和藝術感。它一下抓住了我的眼球,這才是《瘋腦》應該有的氣質。在今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這個封面收穫了一位法國讀者的盛讚,稱其讓人過目不忘。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織編繪了人類探索世界和認識自身的宏大旅程。我希望透過《瘋腦》這樣一本不被常規定義的科普圖書的出版,能讓更多中國讀者認識山姆·基恩這位“寶藏作家”,也希望他能為國內原創科普的創作提供一些新穎獨特的視角,即選擇那些處於大眾想象之外的科學主題,並用適度的歷史和人文重新將他們引入大眾視野中。
回望這五百年神經學奇案,從最初的神秘與矇昧,到如今的精準與深入,神經科學的發展經歷了無數次飛躍與突破。但在大腦的深邃無垠面前,我們只是站在了探索的起點。未來,神經科學還將持續激發潛力、散發魅力。腦機介面,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新突破,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的深度融合,每一個進展都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與認知。
“莫向外求,反求諸己”,也許,這世間最遙遠陌生,也最獨特動人的,便是我們每個人的大腦,正如《瘋腦》開篇所說的,“當人腦的某一部分功能被關閉之後,某些全新的、不可預知的,甚至有時是美麗的東西就會呼嘯著闖入生活”。
《瘋腦:五百年神經學奇案》
[美]山姆·基恩 著
葉盛 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站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舉報,壹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